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妇联动态>妇联动态

点亮星星 爱不孤单∣从“默”到“动”,韶关音画“艺”起赋能星宝

来源:韶关市妇女联合会撰写时间:2025-04-21 09:27:00字体:

4月19日上午,“点亮星星 爱不孤单”广东省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公益计划(韶关站)首场开放日公益活动在韶关市妇幼保健院成功举行。活动以精心策划的音乐社交训练课和制作灯光画的艺术疗愈为核心,为40名孤独症孩子及家庭打造了充满欢乐与疗愈的亲子互动之旅。据悉,该计划由省妇联、省卫生健康委、省残联共同发起,此次活动由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省妇儿活动中心、韶关市妇联、韶关市卫生健康局共同承办,韶关市妇幼保健院协办。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汪波,市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怡,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彭跃勤莅临活动现场观摩指导,并与孩子和家长们亲切交流。 

音乐社交训练课:奏响心灵沟通的乐章 

活动现场,悠扬的音乐声流淌在每一个角落。专业音乐治疗师精心设计,用故事引导孩子们通过节奏、旋律、游戏和乐器演奏,开启了一场与音乐的心灵对话。 

“雪人之舞”中,化身“冬日精灵”的孩子们跟随节奏模仿雪花飘落、大风吹起等感知季节的变化,通过肢体律动感知音乐情绪,学习与同伴协作完成“雪人搭建”。孩子们在眼神交流、轮流等待以及趣味游戏中打破沟通壁垒。在“我爱妈妈”的童谣声中,家长与孩子手牵手围坐完成“爱的节奏传递”“拥抱音符”等互动,孩子通过轻抚妈妈的脸颊、模仿妈妈的动作,让无声的爱在音乐中流动。 

家长李女士激动地表示:“孩子平时很少主动表达,但今天他居然主动拉起小伙伴的手一起唱歌,我忍不住流泪了。” 

音乐治疗主教、主任医师谭育华介绍,音乐具有独特的治愈力量,能够刺激孤独症儿童的感官,促进他们的情感表达和社交能力发展。通过持续的音乐训练,孩子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增强注意力,为他们的康复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灯光画艺术疗愈:绘就五彩斑斓的梦想 

另一边,灯光画艺术疗愈活动同样精彩纷呈。孩子们在化身“小小艺术家”,用荧光颜料在透明画板上绘制“星语心愿”,将灯带嵌入画作,创作出独一无二的“灯光画”。当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灯光画绽放出迷人的光彩,孩子们的喜悦在眼中闪烁。活动锻炼了孩子们手部精细动作和创造力,更让他们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美好被看见。家长张女士动情地表示:“孩子全程专注地挑选、涂抹颜色,当看到自己的作品在灯光下闪耀时,他兴奋地拉着我分享着自己的感受。这是他第一次主动用作品向我展示他眼中的美好。” 

艺术疗愈老师、副主任治疗师尹国甫指出,艺术创作可以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一个非语言的表达渠道,帮助他们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绪,同时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参加活动的家长们纷纷表示,通过活动学到了很多关于孤独症康复的知识和方法,更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支持。 

菌群移植技术:为孤独症诊疗注入新活力 

据了解,韶关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广东省妇幼体系首家将肠道菌群移植应用于孤独症治疗的医疗机构,在孤独症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市妇幼康复医学科负责人介绍,肠道菌群在肠道和大脑之间的“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能有效改善孤独症患儿症状。目前,医院已成功为孤独症患儿实施了165组菌群移植治疗。接受治疗的大部分患儿的孤独症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一部分孤独症孩子已经融入社会,正常上学与社交。 

接下来,“点亮星星 爱不孤单”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公益计划(韶关站)将通过“帮帮团+希望课堂+疗愈坊+欢乐驿站”等创新模式,继续深入市辖区内开展近20场公益活动,构建覆盖知识赋能、心理疗愈、喘息服务的立体化支持体系。依托省市联动机制,着力破解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急难愁盼”问题,用爱与专业点亮“星星的孩子”成长之路。(市妇幼:叶清晓、谢伟想,市妇联:聂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