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戴“童帽”,快乐满街跑——韶关市四大案例入选广东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可推广实践案例
来源:韶关市妇女联合会撰写时间:2025-11-26 10:26:00字体:大中小
在城市发展的壮阔篇章中,儿童宛如跃动的旋律,为城市注入生机与活力。他们的欢声笑语,是城市上空最清澈、最动听的音符,回荡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们的成长足迹,如同一支无形的画笔,描绘着城市未来的轮廓与色彩。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既是对儿童权益的坚定守护与郑重承诺,也是城市文明迈向更高层次的鲜明标志,它凝聚着我们对下一代的深情厚爱与殷切期望,更蕴含着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蓬勃力量与无限可能。
近日,省妇儿工委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卫生健康委聚焦政策引领、服务供给、权益守护、空间营造、环境发展、参与赋能等六大维度儿童友好要求,征集全省各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并向社会联合发布广东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可推广实践案例。我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布镇和一六镇、仁化县及粤北人民医院等4个案例成功入选《广东省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可推广实践案例清单》。
一、服务供给友好类:
(一)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以儿童为中心,打造乡村儿童友好生态的经验探索
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六镇妇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教育、民政、综治等部门资源,依托现有党群服务中心、校园周边土地等基础条件,为儿童友好服务赋能奠定了坚实基础。镇儿童友好生态建设以“儿童为中心”为核心导向,突出“精准化、全龄化、可持续”三大特点。精准化体现在针对留守、困境儿童等不同群体实行分类施策;全龄化聚焦儿童成长各阶段需求,打造多功能成长场景;可持续则通过政府、社会、企业多方联动,构建长效服务机制。
(二)童心筑梦,医路同行——粤北人民医院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推广创新实践与成效案例
粤北人民医院积极开展儿童友好医院建设,通过空间适儿化改造,提升服务品质,健全工作机制,促进社会支持,为儿童提供有情感、有温度、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保健服务,高质量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于2023年入选韶关市儿童友好基地。主要做法:一是空间环境与设施设计,空间适儿化改造,降低尺度,增加趣味元素,注意无障碍细节。二是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医院从传统的“治疗疾病”向全周期健康管理转变,体现儿童友好医院建设的核心,强调“治未病”理念,筛查体系完善。三是特殊群体关怀与无障碍服务,关注特殊儿童群体的需求,消除就医障碍,包括听力障碍服务,孤独症儿童支持,手术焦虑缓解,公益慈善支持。四是多元联动与社区延伸:不再局限于院内服务,而是积极向外延伸,比如多元联动与社区延伸式,公益资源整合。五是智慧医疗与便民服务:技术改善就医体验,流程优化,智能预约,数据驱动。
粤北人民医院引入“1米高度看医院”的儿童视角,通过环境改造消除儿童恐惧感,将医疗空间转化为安全、趣味的成长支持场所。住院部通过卡通墙面,打造图书阅览角,游戏空间,门诊采取卡通动画雾化区,使患儿哭闹率下降76%。打造“移动小卖部”,让患儿消除恐惧和焦虑,在诊疗过程体验到轻松和快乐,在“儿童角”增设玩具等候区+电动遥控车接送手术服务,让手术患儿驾驶“跑车”前往手术室,有效缓解孩子们的紧张情绪。
二、环境发展友好类:
仁化县:打造乡村儿童友好的政策赋能与实践路径
仁化县作为首批“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县”,以政策制度建设为引领,积极抢抓“百千万工程”重大机遇,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典型镇村建设,制定印发《关于在“百千万工程”典型镇典型村推进儿童友好乡村建设的通知》,把儿童友好公共空间打造纳入典型镇村规划的重要内容,用好“百千万工程”政策资金,在每个典型镇村必须打造至少一个儿童活动场所,推动儿童友好乡村建设与“百千万工程”一体融合、相互促进,破解乡村儿童活动场所匮乏、建设资金不足问题,打造“靠山、靠水、靠自然”富有乡村特色的儿童友好空间,走出一条政策领航的乡村儿童友好空间实践新路子。
三、参与赋能友好类
乳源瑶族自治县:彩笔增美景,“小手”绘乡村
大布镇立足乡村特色,巧妙利用本地石材资源开展艺术创作。艺术家们依据石头天然形态与纹理,绘出形态各异的造型,在保留自然美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生命力。原本不起眼的石头变身为“萌趣动物”“昆虫植物”等百余件充满童趣的彩绘作品。这些彩绘作品被精心布置在庭院、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通过彩绘树、彩石摆放等形式相互映衬,成为提升乡村颜值的点睛之笔,吸引众多群众驻足欣赏。当地依托“布·夜谈”活动和治理“积分制”,发挥“小手拉大手”作用,将课堂教学与乡村实践结合,鼓励亲子家庭共同参与。此举既提升了村民参与“百千万工程”的积极性,又推动了乡村善治,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下一步,韶关市将继续致力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坚持儿童优先、体现儿童视角、注重儿童参与,以更高标准、更暖服务、更强创新,探索儿童服务新路径与新范式,让儿童友好更加可感可及,走出一条具有韶关特色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之路。












